第三百三十九章 梅先生访美(一)-《大西洋之王》
第(3/3)页
齐山茹也在第一时间收到消息,并即刻安排行程。
为了防止参访成员游美出洋相,他非常注重出国培训,毕竟,一人出错,满团皆输。
所以,齐山茹开始推进的出国培训,包括衣食住行的丑国规矩。
为了熟悉丑国人的吃饭习惯,还实地排练了几十次,并请了著名外交家傅泾波等来教英文。
要尽全力做到在丑国期间,梅剧团成员“并没有见笑于外人的地方”。
最后,华夏是一个礼仪之邦,赠送外人的礼品至为关键,这也是传播华夏文化的最好借口与方式。
对此,梅剧团精心选择了几大类礼品。
一是磁器,专门烧制,印上梅大师的相片,并有梅花和兰花各一支,作为梅兰的标志;
二是笔墨,刻上梅兰的名字及相片;
三是绣品,这是华夏特有的艺术,也为多数外人所迷醉,并绣上梅兰的姓名,锦上添花;
四是美术图画,专门聘人画了二百多张华夏戏剧图画,梅兰还亲自画了二百多张写意花卉;
五是扇子,梅兰亲自画了一百多把扇面;
六是照片,印了五六千张梅兰的戏装相片,还制作了团体徽章、标志、旗帜等。
在封箱的前一天,还特意告诉团员,谁也不许带私货入关。
结果,梅剧团成员很自制、自重、自爱,在锁箱查验时,没有一点私货,保证了在丑国入关、验货期间,也没有任何麻烦。
除了齐山茹之外,此行还有一位重要人物,也是另外一位帮助梅兰讲述京剧故事的功臣是张春鹏。
他于1910年成为第二届庚子赔款学生,入读丑国克拉克大学,获得文学学士后,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,于1915年获得文学硕士和教育学硕士学位。
1916-1918年在南开学校任职,1919年再赴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,1924年获得教育学博士。
1923回国,担任水木大学教授兼教务长,期间认识了梅兰,并参与了梅兰访美的一些咨询事宜。
不过这次,张春鹏并不准备与梅兰同船赴美,他先行赶赴纽约打前站,同时也要到哥大领取自己的博士学位。
在出发前,张明确告诉梅,只有极少数丑国人能看懂他的京剧,大部分时候,都要面对“观众对演岀的各方面多少有些茫然”的情况。
梅当即邀请张担任梅在丑国演出的总导演,这是梅剧团第一次建立了导演制。
相较于齐山茹,张春鹏更加了解丑国文化,更懂中美戏剧的异同,也更具有学术水平和国际观念。
《纽约时报》曾经评论道:
张关于中西戏剧的比较,十分通俗易懂,因为他说,尽管华夏戏剧的音乐是“乐器更少、音调更少”,但华夏音乐希望每个音调都有“更多的个性和意义”。
其实不用人说,自己想想也知道,这个时候的百老汇和梅兰互相之间毫不了解的事实。
恐怕只有张春鹏既了解百老汇,又了解梅兰。
张相信丑国观众能够接受熔歌、舞、剧于一炉的华夏爱京剧艺术,“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能够互相补充”。
京剧与西方戏剧虽然有着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,但是仅凭直觉,西方观众完全能够欣赏京剧艺术。
尤其是张春鹏的英文水平可以帮助梅兰对外代言,这是齐山茹不能企及的能力。
当梅在丑国首次公演时,张春鹏必须身穿燕尾服首先登台,用英文介绍华夏戏剧的组织、特点、风格和动作所代表的意义。
而且,梅参加演出前后的各种应酬、聚会、聚餐、拜访,都离不开张的参与和组织。
第(3/3)页